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唯识二十颂讲记最新章节!

    五、第九颂————略示二无我义

    第九颂:解释佛说十二处的利益

    颂文:依此教能入,数取趣无我,所执法无我,复依余教入。

    论曰。依此所说十二处教受化者,能入数取趣无我。谓若了知,从六二法,有六转识。都无见者乃至知者,应受有情无我教者,便能悟入有情无我。复依此余,说唯识教受化者,能入所执法无我。谓若了知唯识现似色等法起,此中都无色等相法。应受诸法无我教者,便能悟入入诸法无我。若知诸法一切种无,人法无我。是则唯识亦毕竟无,何所安立。非知诸法一切种无,乃得名为入法无我。然达愚夫遍计所执自性差别诸法无我,如是乃名入法无我。非诸佛境离言法性亦都无故名法无我。余识所执此唯识性,其体亦无名法无我。不尔余识所执境有,则唯识理应不得成。许诸余识有实境故。由此道理,说立唯识教,普令悟入一切法无我,非一切种拨有性故。复云何知佛依如是密意趣说有色等处。非别实有色等外法为色等识各别境耶。

    诠释:佛以密意,善巧方便说化生有情,是为除去凡夫外道的断见,故非无益;继而又说十二处色等诸法,这对众生有何利益呢?故唯识家以此颂回答:‘依此教能入,数取趣无我。’数取趣,梵语补特伽罗,意译为数取趣,意思是众生随业受果,死此生彼,数取诸趣,故译数取趣,也就是有情的异名。

    原来我人根据自已见、闻、觉、知的活动,误认为有一个‘实我’的存在,此即所谓‘人我执’。并且对世间万有诸法执为实有,此即所谓‘法我执]。而大乘佛教修行的要点,在转识成智,证得涅槃。要转识成智,须修我法二空观,证得我法二空,始能亲契真如。佛陀为破除众生的‘人我执’,方便说有色等十二处。此即第七颂所述,佛的密意是先立后破,先说有十二处,然后再对十二处加以分析,说出十二处色等诸法,是因缘和合的假有,此中并无‘我’的成分。此颂的首二句,就令听者‘依此’十二处教,‘能’悟‘入数取趣无我’之理,这就是说十二处的利益。

    人我执已空,但法我执仍然存在。如何能使有情悟入‘法无我’呢?那要‘复依]此内外处教之‘余’的其他‘教’法,而去悟入。所谓其他教法,指的是唯识之教。

    唯识之教立‘三自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我人的虚妄分别之心所取的客观境界,我人以为是离心之外实有存在,事实上那只是分别心上所现起的似境影像而已,我人妄执为实有,这就是三性中的遍计所执性。

    唯识家所说的诸法无我,目的是在破除众生所执的外境诸法实有,以显示遍计所之无实自性;但是对仗因托缘生起的依他起法,并不否定其‘如幻假有’,不然,如何建立善恶因果业报差别?至于圆成实性,是依他起法的离言法性,是万法的实性,也就是在依他起法上、遣除遍计所执所显的二空真如,这是实有的。

    六、第十至第十五颂————以一、多破外境实有,以成唯识义

    第十颂:破各学派执极微为实有

    颂文:[以彼境非一,亦非多极微,又非和合等,极微不成立。]

    论曰。此何所说?谓若实有外色等处,与色等识各别为境。如是外境或应是一,如胜论者执有分色。或应是多,如执实有众多极微各别为境。或应多极微和合及和集,如执实有众多极微,皆共和合集为境。且彼外境,理应非一,有分色体,异诸分色不可取故。理亦非多,极微各别,不可取故。又理非和合,或和集为境,一实极微理不成故。

    诠释:这一颂,主要在破各派所执的‘极微’。什么是极微呢?依照俱舍论卷十二所载,色法之极少者为极微,合七极微为一微量,合七微量为一金尘,合七金尘为一水尘,以至于七水尘为一兔毛尘,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七羊毛为一牛毛尘。极微,也就是物质分析至最微细的程度,非肉眼所能见,就称为极微。但分析至非肉眼可见,没有质碍,邻乎太虚,已不能称是色————物质;但它又是从物质分析而来,又不能说是空————空无所有,毕竟它是色的一部分,无以名之,姑名为极微。事实上,这只是概念上的存在,也就是相当于今日科学上的原子、质子、电子、量子,它是代表物质的最小单位。

    极微学说,不是佛教所创立,在印度的古老时代,哲学家即以地、水、火、风为构成物质世界的质料。如六派哲学之一的胜论派,即谓:‘其地、水、火、风是极微性,若劫坏时此等不灭,散在各处,体无生灭,说为常住。’虽然如此,但后世的各学派,对于极微的见解,又各不相同。所以此第十颂的颂文,就是为破各学派执于极微实有而说的。

    此颂颂文的言外之意,就是唯识家解释了佛说十二处的密意后,问难者又提出问题:你怎知佛说有色等处,是你上面所说的意趣呢?安知不是说离识之外,别有实色的外境呢?唯识家乃根据对方所问,再予以解答及破斥,现分述如下:

    一、破胜论派:胜论派学者认为极微实有,永久不灭,世界坏空时,极微散布虚空中,作为建立新世界的质料。胜论师又主张,极微的集合体称为‘有分色’,极微是常,有分色性是无常。世界虽由无量数的极微集合而成,但成立之后,便成为一个单位————‘其体是一’,而世界仍是无常,故有成住坏空。唯识家用‘以彼境非一’一句话破之。因为极微根本不能成立,如何能集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一’呢?

    二、破说一切有部:有部是多元的实在论者,有部学者亦认为极微实有————所谓‘法体实有,三世实有。’众多极微集合成为‘聚色’。聚色是假,而极微是实,因此我人眼识所缘的色境,缘的是一一的极微,而不是集合的假色。

    ————胜论派和有部的理论,可拿众砖砌墙作譬喻。以众多的砖砌成一面墙,胜论学者眼中所见的,是一整面墙(其体是一),而有部学者眼中所见的,是一块一块的砖,因为他们以砖是实,以墙为假,所以缘的不是整面的墙。

    唯识家对有部的理论不表认同,其理由是:极微等于虚空,无形无相,不是五识所能缘虑。如果能为五识所缘,一定可以再为分割,因此所谓极微,根本不能成立。若说集众多极微、和合而成聚色,则不应理。所以颂文第二句曰:‘亦非多极微’。

    三、破经量部:经量部学者虽然也承认极微为实有,但又认为极微微细,五识不能缘虑,必须集众多极微和合(和合是泯灭自体的融和起来)成为‘粗色’,才是五识所缘的境界。这和有部的理论正好相反,有部不承认‘聚色’可缘,五识所缘的是一一的极微;经部则以为极微不可缘,五识所缘的是众多极微和合的‘粗色’。如果仍用以砖砌墙为譬喻,有部学者面对墙壁,所缘的是一块一块的砖;而经部学者则以为,墙虽然是砖砌成,但既已成墙,则融和为一,所以五识所缘的是整个的墙,不是一块一块的砖。唯识家所以用颂文的第三句予以破斥曰:‘又非和合等’。‘又非和合’下面有一个‘等’字,是还有下文,即同时还破斥顺正理师的执‘和集’为境。

    四、破顺正理师:当时还有一个学派,是顺正理师,这是出于说一切有部的一个学派。有部不承认五识可缘‘聚色’的假法,但缘一一极微。所以顺正理师不违自宗,也不承认五识可缘假法。但又不同意经量部的五识能缘粗色的理论。那么顺正理师的理论是什么呢?顺正理师承认色法中有极微,极微虽能组合,成为色法,但极微本身是现量境,不是五识所缘;由极微积聚所成的‘和集相](和集是不舍自体的联合起来),是比量境,才是五识所缘的物件色。顺正理师此说,是既不违背自宗,(即承认极微为实有),又不触犯经量部,极微非可缘的原则。

    但以上‘和集’之说,唯识家仍以为不能成立,即以‘又非和合等’一语破斥之。何以五识所缘的不是‘有分色’,不是‘聚色’,不是和合的‘粗色’,也不是‘和集相’?因为‘极微不成故’————极微不能够成立。极微为什么不能成立,唯识家则以第十一颂予以说明。

    第十一颂:说明极微不能成立的理由

    颂文:‘极微与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