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国语文学史最新章节!

    宋太祖得了後周的帝位,在二十年之中,中國又得統一了。這時候,只有契丹民族(稱遼國)佔據著燕雲十六州(直隸、山西的北境),此外,中國本部總算統一了一百六七十年。到十二世紀的初年,女真民族強盛起來,建立金國,併吞了遼國(1125),又乘勢南下,攻陷汴京,把宋徽宗、宋欽宗都捉去了(1127)。宋朝南渡,起初還有一班名將力圖恢復中原。後來宋高宗信任秦檜,同金國講和,稱臣納貢,由金國冊立宋帝為大宋皇帝(1142)。從此北中國遂歸金人,成了一百四十年的南北分裂的局勢。到1234,蒙古人滅了金國;1280,蒙古人併吞了南宋遂統一中國。

    北宋的一百六七十年的統一時代,因為沒有很大的兵亂,可以稱為太平時代。這個時代在中國文化史上頗有很大的貢獻。最重要的兩件是刻板書的提倡與學校的設立。刻板書大概起于唐時;上文引元稹《長慶集序》說“繕寫模勒炫於市井”,便是一證(看葉德輝《書林清話》一,十八)。到五代時,後唐、後漢、後周的政府都曾經雕刻經書印板(看《書林清話》一,二十)。但那個兵亂的時代,刻書的風氣盛行,政府提倡於上,有種種官刻板本。私家提倡於下,有種種家刻本,有種種坊刻本。這是傳播文明的第一利器。宋朝又極力提倡學校。仁宗慶曆四年(1044),下詔令各州縣皆立學校。我們讀宋人文集裡的許多州縣學記,可以想見這種政策的施行,這是傳播文明的第二利器。有了這兩種利器,故宋朝的文學哲學都很發達。宋朝政府也很肯提倡美術,故繪畫音樂也很發達。後來南宋雖然是偏在南方,但那時南方的文化已很發達,兩浙、八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新中心;我們看當時閩中刻書印書的驚人的發達,並可以想見當日南方文化的情形了。因此,北宋與南宋,在文化史上並沒有分斷,故我們也不把兩宋分開來說。

    北宋初年的文學頗偏向晚唐溫、李諸人傳下來的駢偶文與古典詩。這一派大人物是楊億,他是廟堂文學的大主筆,是貴族文學的領袖。他的漢武帝詩云:

    蓬菜銀闕浪漫漫,弱水回風欲到難。光照竹宮勞夜拜,露傳金掌費朝餐。力通青海求龍種,死諱文成食馬肝。待詔先生齒編貝,那教索米向長安?

    這真是李商隱的“肖子”了!他的駢體文,我們也可以引一篇來做個例:

    毳幕稽誅,鑾輿順動。羽衛方離于象魏,天威已震于龍荒。慰邊甿徯後之心,增壯士平戎之氣,臣聞涿鹿之野,軒皇所以親征,單于之台,漢帝因之耀武。用殲夷於凶醜,遂底定於邊陲。……矧朔漠餘妖,腥膻敗類,敢因膠折之候,輒為烏舉之謀,固已命將出師,擒俘獻馘;雖達明王之帳,未焚老上之庭;是用親禦戎車,躬行天討;勞軍細柳之壁,巡狩常山之陽。師人多寒,感恩而皆同挾纊;匈奴未滅,受命而孰不忘家?行當肅靜塞垣,削平夷落;梟冒頓之首,收督亢之圖;使遼陽八州之民得聞聲教,榆關千里之地盡入提封;蛇豕之穴悉降,干戈之矢永戢。然後登臨瀚海,刻石以銘功;陟降雲停,泥金而展禮;逮追八九之跡,永垂億萬之年!臣恭守方州,莫參法從;空勱請纓之志,慚無扈蹕之勞。唯聆三捷之首,遠同百獸之舞。(《駕幸河北起居表》)

    這一派的詩文,一千年來,成為廟堂文學與貴族文學的正式體裁。

    這一派文學的興盛,引起了一種大反動;產生了北宋的古文運動。古文自韓、柳以後,中間經過晚唐的駢偶文復辟,勢力又衰落了。宋朝提倡古文最早的,有一個柳開(死於1001)。柳開初名肩愈,字紹先。“肩愈”是把韓愈掮在肩上;“紹先”是要繼紹他的貴同宗柳宗元。後來他改名開,字仲塗。他自己說,“謂將開古聖賢之道于時”。(《河東集》二,《東郊野夫傳》及《補亡先生傳》)。柳開之後,有穆修、尹洙、石介諸人,都是這個古文運動的健將。古文運動是反對駢文的,是要革駢文命的。當日駢文的首領是楊億,故石介作《怪說》,說佛教、道教與楊億是三怪;《怪說》中專罵楊億:

    ……昔楊翰林欲以文章為宗於天下,憂天下未盡信己之道,於是盲天下人目,聾天下人耳。使天下人目盲,不見有周公、孔子、孟軻、揚雄、文中子、吏部(韓愈)之道;使天下人耳聾,不聞有周公、孔子、孟軻、揚雄、文中子、吏部之道。俟周公、孔子、孟軻、揚雄、文中子、吏部之道滅,乃發其盲,開其聾,使天下唯見己之道,唯聞己之道,莫知其他。今天下有楊億之道四十年矣。今欲反盲天下人目,聾天下人耳,使天下人目盲不見有楊億之道,使天下人耳聾不聞有楊億之道。俟楊億道滅,乃發其盲,開其聾,使目唯見周公、孔子、孟軻、揚雄、文中子、吏部之道,耳唯聞周公、孔子、孟軻、揚雄、文中子、吏部之道。……今楊億窮研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刻鎪聖人之經,破碎聖人之言,離折聖人之意,蠹傷聖人之道。……其為怪大矣。

    到第十一世紀中葉,歐陽修的古文成為一代的宗師;他的同鄉曾鞏、王安石都是古文的好手;西南方面又出了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個文豪。古文的“八大家”之中,六大家都出在這一個時代。古文運動從此成功;雖不曾完全推翻駢文,但古文根基從此更穩固了,勢力也從此更擴大了。

    但是北宋古文對駢文的革命成功的時期裡,白話的文學仍舊繼續的發展,詩的方面,“西昆體”的反動,與駢文的反動頗相像;駢文的矯正者是古文,“西昆體”詩的矯正者也須經過一過渡時期。北宋的詩,————除了邵、雍一派之外,————始終不曾作到徹底的改革。直到南宋的幾個大家,方才有真正的白話詩。詞的方面,北宋、南宋都是白話詞的極盛時代。散文的方面,語錄的白話散文,由禪宗侵入儒家,到南宋時,更發達了。南宋的白話小說更是承前啟後的一大發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