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最新章节!

    会议外交 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的局势比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初期的形势更加动荡。1919年至1923年,许多高级政治家会议在欧洲召开(其中一次重要会议在美国召开)。1919年至1923年战后时期,与1815年至1822年的战后时期极其相似,见证了欧洲各国政府的尝试————会议外交。

    世界大战波及面广,许多国家卷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战争结果根本不可能令所有人心满意足,尤其是意大利人和南斯拉夫人之间的冲突很难协调。

    《亚德里亚海条约》 意大利参战目的在于实现夙愿,夺回所有“沦陷区”。1915年4月26日,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秘密签订了《伦敦条约》。《伦敦条约》承诺意大利战后将获得特伦特与的里雅斯特及除阜姆以外的达尔马提亚沿岸地区。阜姆将归塞尔维亚。1915年5月,协约国陷入了困境。这时,正是根据《伦敦条约》(又称《亚得里亚海条约》),意大利信守诺言,义无反顾地投入战争。

    《罗马协定》 《伦敦条约》的内容渐渐浮出水面。世界大战最后两年,《伦敦条约》的内容已经广为人知。得知达尔马提亚将归意大利,南斯拉夫人愤愤不平。因为一旦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南斯拉夫人想要并入“大塞尔维亚王国”,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18年4月,塞尔维亚政要与意大利政要在罗马召开会议,从而产生了《罗马协定》。根据《罗马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罗马协定》让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南斯拉夫人振奋不已,最终促成了南斯拉夫人摆脱了奥匈帝国的统治。

    当和平会议在巴黎召开时,人们发现,调解意大利人与南斯拉夫人之间的争端,绝非易事。意大利政府要求兑现1915年4月26日《伦敦条约》的承诺,因为这是意大利同意参战的条件。南斯拉夫人坚决反对将达尔马提亚割让给意大利,这获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公开支持。达尔马提亚主要居民为南斯拉夫人。如果这里的南斯拉夫人受意大利统治,不仅有悖于“十四点和平原则”精神与内容,而且与协约国坚持的所有原则背道而驰。

    加布里埃尔·邓南遮与阜姆 有时,塞尔维亚与意大利之间的争吵激烈,战争一触即发。其实,民族之间的矛盾不应该指责两国政府。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辞职,1919年6月弗朗西斯科·尼蒂继任首相。弗朗西斯科·尼蒂属于温和派,不喜欢惹是生非。然而,对阜姆港与达尔马提亚归属问题,意大利民众不依不饶。1919年9月12日,意大利著名诗人、小说家加布里埃尔·邓南遮率领狂热分子夺取了阜姆港。加布里埃尔·邓南遮像法国著名飞行员乔治·吉内梅一样,曾在世界大战中赢得“英雄飞行员”的荣誉称号。接下来的十五个月,加布里埃尔·邓南遮率领狂热分子一直占据阜姆这座港口城市。意大利狂热分子与外国冒险分子纷纷表示支持加布里埃·邓南遮,公开与欧洲其他国家对抗。意大利政府因为忌惮人民的力量,既不希望与加布里埃尔·邓南遮闹僵,也不敢对加布里埃尔·邓南遮动手。塞尔维亚政府则表现得极其克制,强行压制国人的怒火,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

    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

    弗朗西斯科·尼蒂

    《拉帕洛条约》 1920年5月,意大利首相弗朗西斯科·尼蒂下台。资深政治家乔瓦尼·乔利蒂继任首相。虽然乔瓦尼·乔利蒂缺乏决策能力,但十分善长协调各方的利益。1920年11月12日,乔瓦尼·乔利蒂与塞尔维亚代表签订了《拉帕洛条约》。双方均放弃了部分利益。除了扎拉(此地将归意大利),意大利承认塞尔维亚对达尔马提亚拥有主权。塞尔维亚同样摆出和解姿态,同意阜姆成为独立城邦,主权不属任何一方。

    然而,只要加布里埃尔·邓南遮的影响力还在,不安于现状的意大利人就不会喜欢《拉帕洛条约》。两个月后,乔瓦尼·乔利蒂通过强制手段让国人接受了《拉帕洛条约》。最终,面对意大利政府派出的强大兵力,1921年1月加布里埃尔·邓南遮不得不逃离繁华的商业港城阜姆,他的黄粱美梦随之破灭。于是,《拉帕洛条约》正式生效。意大利政府成功改善了亚得里亚海地区混乱的局势。此后,加布里埃尔·邓南遮一直在阿布鲁齐山区的佩斯卡拉过着隐居生活。1923年8月,在贝尼托·墨索里尼引荐下,加布里埃尔·邓南遮重返政坛。

    加布里埃尔·邓南遮

    贝尼托·墨索里尼

    意大利北部的工人罢工 《拉帕洛条约》签订及阜姆问题的和平解决提高了意大利的国际声望。不过,意大利国内依然问题重重。从世界大战结束到1922年仲夏,意大利每年都会发生具有政治色彩的严重罢工事件。在应对罢工事件方面,意大利首相弗朗西斯科·尼蒂一向从容自若。弗朗西斯科·尼蒂下台后,乔瓦尼·乔利蒂内阁遭遇了更严重的罢工事件。1920年下半年,伦巴第和皮埃蒙特几家大工厂相继被工人夺取。他们宣称从工人利益出发管理工厂。乔瓦尼·乔利蒂按兵不动,等待事实证明工人无法经营工厂,更不可能立足于世界贸易。事实上,几星期之后,工人便将工厂重新归还工厂主。除了个别不稳定因素,一切回归正常。或许正是因为乔瓦尼·乔利蒂能够静观其变,才避免了内战与革命。

    法西斯主义 共产主义者大张旗鼓地制造声势。意大利政府对于共产主义宣传,甚至共产主义行动,却无动于衷。于是,很多人开始感到恐慌。面对极端社会主义分子的冷嘲热讽,参加过世界大战的年轻人愤愤不平。据说,身着军服的士兵经常遭受辱骂与虐待。意大利政府一直入不敷出。尽管弗朗西斯科·尼蒂和乔瓦尼·乔利蒂两届内阁一直在缩减开支,但大量闲散官员依然占据公职。里拉持续贬值,国家贸易与政府管理危如累卵。一些人对现存法律制度及财产制度坚信不疑,并且断言:必须团结救国。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这些人被称为“法西斯党”。

    贝尼托·墨索里尼 法西斯党或法西斯主义者因一群(“法西斯”一词的原意即“一捆”)议会议员而得名。在世界大战期间的卡波雷托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惨败。然而,一群议员联合起来,主张坚持战斗到底。他们与和平主义者或失败主义者针锋相对。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依然蠢蠢欲动,在全国各地逐渐建立起法西斯俱乐部。法西斯俱乐部成员统一身穿黑衫。黑衫原本是意大利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踢足球时所穿,足球是时下流行的体育运动。然而,身着黑衫的法西斯党不是在足球俱乐部而是在军事机构内进行训练。每个法西斯俱乐部成员都知道如何用枪,并且许多人持有武器。因此,法西斯党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法西斯党的领袖是贝尼托·墨索里尼。世界大战爆发前,贝尼托·墨索里尼是温和社会党成员。贝尼托·墨索里尼参加了世界大战,并在战争中负伤。现在的贝尼托·墨索里尼很像奥利弗·克伦威尔,已经步入了新的思想境界。贝尼托·墨索里尼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军队的价值,镇压祸国殃民的“平等派”。

    法西斯政变 1922年10月27日,意大利大小城镇同时发生了有预谋的叛乱。许多地方政府里的社会党或共产主义者遭驱逐。市政厅、水厂、电厂和铁路均被法西斯党掌握。法西斯党取代中央官员与地方官员控制了各公共部门。

    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 当时,法西斯政变仅仅是一场革命,没有演变为内战。法西斯主义还未遭到全民抵制。首相路易吉·法克塔不可能纵容民间团体夺权。路易吉·法克塔发布了“戒严令”。为了能够调动军队,路易吉·法克塔向国王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提交了一份法案,等待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签字批准。摆在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面前的是无比艰巨的责任。作为立宪政体下的君主,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应接受内阁提议,由内阁担负起重任。然而,一旦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签署了法案,必然引发内战,整个国家将四分五裂。国王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最终拒绝签字。结果,内阁集体辞职。随后,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便任命法西斯党首贝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相。

    路易吉·法克塔

    贝尼托·墨索里尼随即组建了新内阁。贝尼托·墨索里尼实行紧缩政策,并遵守国际公约,很快在整个欧洲赢得了赞誉。大权在握的贝尼托·墨索里尼才能兼备,使意大利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因此,贝尼托·墨索里尼像奥利弗·克伦威尔一样,“海外影响力超过了国内影响力”。然而,贝尼托·墨索里尼与奥利弗·克伦威尔又有所不同,因为在他之上还有意大利国王。1923年,这位法西斯独裁者只不过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下为国王工作的一名普通首相而已。

    希土战争 正当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扩大影响时,地中海东部上演了一场悲剧。这场悲剧是希腊与土耳其斗争的一段漫长插曲。

    《色佛尔条约》 1920年8月10日,《色佛尔条约》把土耳其的欧洲领土缩减至君士坦丁堡、马尔马拉海北岸及加里波利半岛。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成为自由中立地带。中立地带的战略要地是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一侧的盖利博卢和亚洲一侧的恰纳卡莱。根据1918年10月30日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的《蒙德罗斯停战协定》,中立地带就已经存在,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君士坦丁堡由协约国军队代管,直到和平条约最终签订。

    安哥拉政府 在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与土耳其内阁已经同意配合协约国行动。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土耳其即将崩溃。士兵拿不到军饷,身心俱疲的土耳其人民已经绝望,准备接受任何条款。只有强硬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拒绝接受协约国条款。土耳其民族主义者不承认君士坦丁堡政府,来到安达托利亚的安哥拉,建立起“大国民议会”,并声称:只有“大国民议会”才是土耳其唯一合法政府。大国民议会及内阁中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物是穆斯塔法·凯末尔。1915年,在保卫加里波利半岛的战役中,穆斯塔法·凯末尔名震一时。他是一位文韬武略的政治家。

    苏丹穆罕默德六世

    希腊的任务 协约国将强制执行《色佛尔条约》涉及欧洲领土的条款。协约国已经控制了中立地带和君士坦丁堡。希腊政府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占领阿德里安堡与色雷斯其他地区,因为《色佛尔条约》明确规定这些地方将并入希腊。

    然而,小亚细亚是另一番景象。小亚细亚乡村地区不仅山多路少,而且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根据《色佛尔条约》,士麦那归希腊管辖。既然希腊属于受益方,自然要强制执行《色佛尔条约》。1920年,希腊大军抵达士麦那,然后占领了整个士麦那省。

    康斯坦丁一世 然而,不久,灾难便降临希腊。雅典发生多起袭击协约国海员事件。1917年6月11日,在协约国逼迫下,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被迫退位。康斯坦丁一世的次子亚历山大继位,史称“亚历山大一世”。康斯坦丁一世统治时,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曾被迫辞职。现在,他再次出任首相。聪明的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不愧为欧洲政坛最有远见的政治家之一。他维护着希腊与协约国之间的良好关系。于是,协约国给予希腊在精神上、物质上有力的支持。

    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

    然而,1920年10月25日,亚历山大一世突然驾崩。这时,退位后一直住在瑞士的康斯坦丁一世返回希腊,受到希腊人民的热烈欢迎。协约国自然不愿看到康斯坦丁一世复位。不过,协约国碍于情面,无法在希腊人民欢迎老国王回国时,阻止他复位。康斯坦丁一世复位后,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不可能继续担任首相,因为当年正是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一手促成康斯坦丁一世退位,而且他与康斯坦丁一世一向政见不合。

    希腊军队进攻受阻 康斯坦丁一世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军人。复位之后,他采取了“主动出击”政策。希腊军队从士麦那省长驱直入小亚细亚腹地,眼看就要攻入安哥拉了。然而,自从1912年以来,小战不断的希腊人民再也经受不起长时间的消耗。大规模现代战争十分耗费人力与物力。经济实力不强的希腊无法承受战争压力。与此同时,在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下,土耳其军队战斗力的恢复速度惊人。1921年夏,希腊军队沿小亚细亚的萨卡里卡河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但被土耳其军队击溃。

    穆斯塔法·凯末尔

    库塔哈埃斯克塞尔战场上的希腊骑兵

    1922年上半年,小亚细亚前线战事看似陷入僵局。实际上,希腊一直消耗着人力与物力,尽管情况并不严重。相比之下,土耳其军队士气高涨,加上有俄国供应军火,实力大增。

    希腊溃败 1922年8月26日,希腊遭遇致命打击。穆斯塔法·凯末尔在库塔哈埃斯克塞尔对希腊军队发起猛攻。随后三天,进攻全线展开。希腊军团节节败退。1922年8月30日前,土耳其军队一直在追击希腊军队,直到希腊军队彻底溃败。随后历史上一场骇人的悲剧发生了。一支希腊军队被逼至小亚细亚的港口。随之而来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基督教家庭,他们一无所有,饥寒交迫,万分恐慌,不知所措。士麦那四处充斥着难民。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希腊人、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乘船逃往希腊。希腊军队损失惨重,残部返回了希腊。

    希腊处决事件 随着“大希腊”梦想破灭,康斯坦丁一世的王位岌岌可危。1922年9月28日,康斯坦丁一世第二次宣布退位,一艘英国军舰将其安全带离希腊。康斯坦丁一世长子乔治继位,史称“乔治二世”。新国王继位不久,便发生了一场血腥的恐怖事件。希腊军中几名上校愤愤不平,认为战争部决策失误,煽动起民众的不满情绪。他们认为,因为国家背叛人民,所以灾难才会降临。当康斯坦丁一世被迫退位时,季米特里奥斯·古纳里斯内阁也倒台了,由军队“三巨头”取而代之。希腊小亚细亚军队总司令乔治斯·哈泽亚尼斯提斯及前首相季米特里奥斯·古纳里斯受到军事法庭审判,受到指控的罪名为:明知必然失败,仍然误导民众,导致国家灾难。希腊政府声称这次政治色彩浓厚的审判十分公正。审判过后,五名前部长(包括首相季米特里奥斯·古纳里斯)及小亚细亚军队总司令乔治斯·哈泽亚尼斯提斯罪名成立,1922年11月28日被枪决。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