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新宋2·权柄最新章节!

    所以宋军在传统上,必须要求辎重部队与补给部队随大军前行。而因为道路与运输手段的原因,转运之困难,更会拖累军队行进的步伐。我们几乎可以确信,大宋枢密院提出来的标准,最多只适用于宽阔的乎原地区。

    《新宋》中的整编禁军编制,按“军——营——指挥——都”四级组成,表面上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却是对症下药,指挥是最小的战术单位,营则可以承担较大规模战斗中独立作战的任务,军可以构成基本战略单位。细心的读者一定早已经注意到,小说中禁军往往是以营为最小单位驻扎、调动的,而不是如历史上一样,以指挥为最小单位驻扎、调动。

    所以,大宋枢密院的笫一个要求是很明确的。

    但不论是哪一种行军,有些东西却是共通的。

    此外,在技术上,出现了“字验”法与明矾水的应用。用明矾水写字晾干,浸水后可以现出字迹,此种技术最迟在宋代已得到应用,但其意义远不能与“字验法”相提并论。宋军所使用的“字验法”,实际上是一种暗语传递,它是事先约好某诗中的某个字代表何种意义,在传递军情之时,即使是传递情报者,也不能知道军情的内容,可以有效地防止泄密。

    战争的成败,很多时候是由细节决定的。所以,在战斗中,除了结阵作战以外,军队的行军、扎营、谍报,这些战术上的细节,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抓住敌人在这些细节上犯下的错误,甚至设计诱使敌人在这些细节上犯错是打开胜利之门的一把钥匙。

    在战斗中,行军是一门大学问。如果是由不懂用兵的人来带兵,其实根本不需要等到两军交锋,军队一旦出兵,灾难就已经开始。而且,他们统率的兵力越多,灾难就越彻底。将一支军队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敌境内或者战场附近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在己方境内行军,也会迷路、掉队、混乱、疲惫、速度缓慢……在军队接近敌人时,因为行军导致的编制混乱,队伍脱节,将士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最后无法形成战斗力,被敌人一击即渍,在战争史上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样的改变被证明效果显著。其实早在仁宗时代,文彦博和范仲淹就曾经在西北进行过类似的局部改革,当时的事实即已证明,每将两三千人的规椟,以此为独立作战单位,就可以大幅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下面随便罗列大宋枢密院指出的一些行军中的注意事项:

    在这里,我们顺便说说宋军积极推行的极为超前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策略。宋军平时驻扎、训练都以指挥为单位,调动作战时,便从各地抽调若干指挥集结,交由统兵官指挥。所谓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指的便是统兵官对各指挥的战斗力缺少了解,和各指挥的指挥使之间相互也缺少了解。

    在《攻战志》的最后一节中,我们要介绍的,便是宋军在这些细节方面的一些战术规定。因为篇幅所限,我们的重点将放在“行军”这一部分上。

    不过虽然小说中的编制参考了许多历史经验,但也不能保证这种编制一定是完美的。毕竟,宋军也一直在摸索,究竟多少兵力可以构成最恰当的独立作战单位,也许宋军也一直没有得到完美的答案。

    (6)盛夏途经草深无际之处,须结方阵而行;

    将普通人个人的行走速度与军队的行军速度进行类比是荒谬的,因为二者的劳累程度不可以同日而语。以宋军为例,传统上的每人自带干粮三斗,是不可能的事情,宋军一般的要求是士兵自带干粮一斗,粗略换算,每人就大约接近六公斤的负重!而这仅仅够五日食用。

    扎营与行军往往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在战争中,间谍之重要毋庸置疑。但即使在宋代,用间的方式,依然还比较落后。像小说中职方馆那样的机构,在历史上是并不存在的。只有皇城司部分承担了内外安全之责。皇城司远不成熟,而且其主要探事职能,更接近于一个早期的对内特务机构。宋军对间谍的作用虽然重视,刺探敌情,策反、离间、反间,无所不用其极,但主要还是依赖于边境的“率臣”们各自为战。

    假设你统率的是十万人的大军,那么我们首先可以确信一点,你不可能要求这支十万大军在同一天到达你的目的地。然后我们会发现,如果你不分割你的部队,而让他们排成纵队行军,那么这支十万人的大军很快将会令你抓狂,它的行军速度将异常缓慢,而且无论你平时怎么样训练有素,无论怎么样精锐,它都很快会被疲劳和混乱包围。

    不过,总体而言,宋军在谍报方面,比他的主要对手表现要差,这一点也是不用怀疑的。他们往往只是在吃了苦头之后,才开始学会进步,可进步的程度,真是让人不敢恭维。

    宋军扎营,从形制上来说,主要有所谓的方营法与偃月营法之别。方营法适用于宽阔平原,偃月营法适用于背险列营。

    (1)向导很重要,前方须有斥候随时报告道路情况;

    (7)进入敌境,无论是桥梁还是要道,都要先行试探,才能通过;

    (8)进入敌境,骑兵除战具外不得有任何其他负重;步军除战具外,负重不得超过十宋斤。

    而从扎营的方法来说,则又有九种。

    所以,行军有度,素来为中外用兵家所重视。

    好了,《攻战志》到这里就算全部结束了。要完完全全介绍宋军是如何运转的,这么简单的《攻战志》,看来是不太可能做到了,比如我们甚至没有来得及介绍宋军与唐军在对弩兵使用上的重大区别。但是,不管怎么样,希望这五篇《攻战志》,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至少我们应当知道,宋军的战斗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当然,宋军的谍报系统,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惊喜的亮点。

    所以,在行军时要如何分割部队,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大概来说,兵力越多,就越要谨慎分割部队,兵力越少,就越不需要分割部队,也不用害怕行军中的分散。

    (3)辎重要安排在阵中,以防敌军焚掠;

    五十人队以上,各级作战单位也都有自己的旗帜。统兵大军总建五方五色旗指挥,以黄旗标识中军。

    宋军标准的行军速度,要求是每日六十宋里。每走十里,全军停整休息;三十里吃干粮,六十里扎营。在11世纪,这应当是一个不错的行军速度,但在实际作战中,很少有部队能保证平均日行六十宋里的行军速度。我们知道,19世纪普军在长途行军时,每日只能保证行军约15公里,常行军也不超过23公里。如果是连续行军,每日走六十宋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