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最新章节!

    附五悔仪并持诵法要

    唐天竺三藏法师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清粤东鼎湖山菩提心沙门弘赞 会释

    ○次说准泥佛母画像法(亦名尊那菩萨)

    取不截白氎去毛发者。?于净壁。先应涂坛。以阏伽饮食随力供养。画师应受八戒斋。清净画像。其彩色中。勿用皮胶。于新器中调色。应画准泥佛母像。身黄白色。结跏趺坐。坐莲华上。身佩圆光。着轻縠。如十波罗蜜菩萨衣。上下皆作白色。复有天衣角络。璎珞。头冠。臂皆着螺钏。檀慧着宝环。

    檀慧。即二小指。智译云。种种庄严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华。又身着轻罗绰袖天衣。以绶带系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为钏。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

    其像面有三目。十八臂。上二手作说法相。右第二手作施无畏。第三手执剑。第四手持宝鬘。(贯宝华为鬘)第五手掌俱缘果。

    梵云微若布罗迦果。华言子满果。西竺国有。此间无。

    第六手持钺斧。第七手执钩。第八手执金刚杵。第九手持念珠。

    智译以第四手持念珠。第九手持宝鬘。法贤译第四手执宝铎。而无宝鬘。

    左第二手执如意宝幢。第三手持开敷红莲华。第四手执军持。(澡罐也)第五手执罥索。第六手持轮。第七手持商佉。(螺也)第八手持贤瓶。(即净瓶也)第九手掌般若梵夹。莲华下画水池。池中难陀龙王。坞波难陀龙王。拓莲华。

    智译云。二龙王。共扶莲华茎。

    座右边画持诵者。手执香炉。瞻仰圣者准提佛母。矜愍持诵人。眼下顾视。上画二净居天子。一名俱素陀天子。手持华鬘。向下承空而来供养圣者。画像已。随力僧次。请七僧供养。请开光明。咒愿赞叹。于像下应书法身缘起偈。

    偈云。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将像于精室秘密供养。以帛覆像。念诵时去覆帛。瞻礼供养。念诵毕。却以帛覆。慎勿令人见。何以故。从师受仪轨画像法。若转与人呈像。被魔得便。当须秘密。

    白氎若无。可倩人织。与西洋布相似。长短阔狭。随宜织之。如无能织者。可取西洋布权用之亦得。彩色中不听用皮胶。当用白胶香等。此亦无者。可用桃树胶。或以肥皂荚仁去上粗皮。取内白净煎胶。或磨黄豆。白芨用之。皆得。僧次者。恐无财力。不能总请众僧。又复如来不听择请。故随僧中次第差赴请也。

    ○附五悔仪

    经云。每入道场。先应礼佛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已。应自誓受菩提心戒。此之五法。乃诸菩萨六时行道之轨辙。文备诸经论。今略录其要。以便修持。行者初入道场。长跪合掌。专心定意。手擎香炉云。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供养已。次应起礼敬。

    一心顶礼毗卢遮那牟尼世尊。

    分别圣位修证法门云。如来最初于无上乘。发菩提心。由阿閦佛加持故。证得圆满菩提心。由证菩提。外感空中宝生佛灌顶。受三界法王位。由观自在王佛加持语轮。说无量修多罗法门。由不空成就佛加持。于诸佛事。及有情事。所修行利乐。皆悉成就。是故如下当次第一一礼之。

    一心顶礼阿閦世尊。

    一心顶礼宝生世尊。

    一心顶礼观自在王世尊。

    一心顶礼不空成就世尊。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世尊。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七俱胝佛母所说大准提陀罗尼。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修多罗藏。一切陀罗尼门。

    一心顶礼毗卢遮那宫殿中。七俱胝准提佛母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弥勒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虚空藏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普贤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除盖障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地藏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无能胜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摩诃迦叶尊者诸大声闻僧。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一切三乘贤圣僧。

    已上俱一拜。至准提佛母。及准提陀罗尼。各须三拜。此之人法。是道场主故。礼已。次当忏悔。行者应想自身。对三宝前。忆念先罪。及今生所造。若不忏悔。当堕阿鼻地狱。受极大苦。岂能成就所修真言妙行。持明藏仪轨经云。行人于瑜伽法门。若欲修习。求诸悉地者。先于自身。种种作法。忏除宿业。令无障难。若不如此。圣道难成。金刚智译本。与此仪轨。虽出忏悔等五法。而文简略。恐行者临文恳祷之情难伸。故述余经。以详其旨。如无量寿仪轨云。自身五体投地。想于一一佛菩萨前。恭敬作礼已。即右膝着地。合掌当心。虔诚发露忏悔。无始以来。一切罪障。则随喜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一切有情。所修福业。又观十方世界。所有如来。初成正觉者。请转法轮。所有如来现般涅槃者。请久住世。不般涅槃。又发愿言。我所积集善根。礼佛忏悔。随喜劝请。以此福聚。回施一切有情。乃至见佛闻法。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知已。心生哀切。口宣忏悔。

    我弟子(某甲)至心忏悔。自从无始生死以来。随恶流转。共诸众生。造业障罪。为贪瞋痴之所缠缚。由身口意。造五无间罪。及十恶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或塔物僧物。自在而用。于诸善人。横生毁谤。见学声闻缘觉大乘行者。喜生骂辱。令诸行人。心生悔恼。见有胜已。便怀嫉妒。法施财施。常生悭惜。无明所覆。邪见惑心。不修善因。令恶增长。于诸佛所。而起诽谤。如是众罪。佛悉知见。我今归命。对诸佛菩萨圣众前。皆悉发露。不敢覆藏。未作之罪。更不复作。已作之罪。今皆忏悔。所作业障。应堕三途。及八难处。愿我此生。所有业障。皆得消灭。所有恶报。未来不受。亦如过去未来现在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皆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咸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

    忏悔已。归命礼三宝。

    我(某甲)至心随喜。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修行施戒心慧。所有善根。我今皆悉深生随喜。由作如是随喜福故。必当获得尊重殊胜无上无等之果。又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所有无量功德之聚。我今至心。悉皆随而欢喜赞叹。

    随喜已。归命礼三宝。

    我(某甲)至心劝请。十方一切诸佛世尊。现得无上菩提者。未转法轮。我皆至诚劝请。转大法轮。安乐有情。十方一切诸佛世尊。欲舍报身。入涅槃者。我今头面顶礼。至心劝请。久住世间。度脱安乐一切众生。

    劝请已。归命礼三宝。

    我(某甲)至心回向。从无始来。至于今日。于三宝所。修行成就。所有善根。乃至施与众生一抟之食。复以如是持诵秘密功德。忏悔劝请随喜善根。皆悉摄取。回施一切众生。无悔吝心。是解脱分善根所摄。如诸佛世尊之所知见。不可称量。无碍清净。如是所有。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不住相心。不舍相心。我亦如是。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共诸众生同证无上菩提。得一切智。因此善根。更复出生无量善法。亦皆回向无上菩提。又如过去未来现在诸大菩萨修行之时。功德善根。悉皆回向一切种智。然我所有功德善根。亦皆回向无上菩提。是诸善根。愿共一切众生。俱成正觉。如余诸佛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不可思议。无碍清净。住于无尽法藏陀罗尼。首楞严定。破魔波旬。无量兵众。一刹那中。悉皆照了。于后夜中。获甘露法。证甘露义。我及众生。愿皆同证如是妙觉。犹如诸佛。示现应化。得无上菩提。转妙法轮。为度众生。我亦如是。示现应化。得无上菩提。转妙法轮。度诸众生。

    回向已。归命礼三宝。

    我(某甲)至心发愿。愿诸众生。悉发无上菩提之心。常念十方诸佛功德智慧。复愿一切众生。顿破无明。得见佛性。犹如诸大菩萨。一切天龙八部。增益威光。拥护国土。及于坛场。却诸魔怨。令我所修诸佛秘密法要。速获成就。

    发愿已。归命礼三宝。次应自誓受菩提心戒。如上忏悔。随喜劝请回向。文出大金光明经。而五法皆言悔者。以其悉能除障灭罪。礼佛能除我慢障。得尊贵身。忏悔能除三障。得依正俱足。随喜能除嫉妒障。得大眷属。劝请能除慢法障。得多闻智慧。回向者。谓回自所修善根。向于三处。即实相。菩提。及与众生。能除著有及悭吝心。由回向少善。遍入三际。如滴水投海。如声入角。则能远遍。发愿能除退屈障。得总持诸行。速获妙果。然回向即兼发愿。今于回向开出发愿以对治无决定心。喜退屈障。或可入道场时礼佛乃至回向。持诵毕方兼发愿亦得。念诵毕如前次第结印。各诵真言一遍。复修五悔。若时速。不能如上诵忏悔等文。可为偈曰。

    我弟子某甲。至心忏悔。

    归命十方佛  大圣准提尊  一切贤圣众

    悉知悉见我  今身若前身  所造诸恶业

    我今尽发露  众罪皆忏悔

    我弟子某甲。至心劝请。

    十方一切佛  现在成道者  我请转法轮

    安乐诸众生  十方一切佛  若欲般涅槃

    我今头面礼  劝请久住世

    我弟子某甲。至心随喜。

    三世诸如来  菩萨声闻众  修习三乘人

    乃至凡夫类  所有诸福善  施戒禅定慧

    忍辱并精进  我今皆随喜

    我弟子某甲。至心发愿。

    愿诸众生等  悉发菩提心  永断诸烦恼

    当证一切智  复愿我今修  准提秘密行

    所求诸悉地  随心速成就

    我弟子某甲。至心回向。

    以我所修福  及与真言行  回向诸有情

    共成无上道  复以今所修  礼拜及忏悔

    劝请并随喜  发愿回向善  悉施与众生

    永离三途苦  同趣大菩提  法界真如海

    ○附持诵法要

    今此法要。盖为初机行人。依经修习。三业未淳。不能作诸观行。然闻陀罗尼功德殊胜。而心急欲持诵。或钝根之人。闻经真言观行。心生退怖。遂失菩提法芽无量功德。如经所说。若人才诵一遍。即生菩提法芽。何况常能念诵受持。由此善根速成佛种。无量功德皆悉成就。故持明藏云。若有众生作大恶业。无有善种。于菩提心。无由生起。菩提分法。永不获得。如是之人。忽遇知识。诵此真言。一历耳根。重罪减劣。善种即生。何况恒常持诵。专注精勤。漫茶罗疏云。念如来之神咒。心心暗契如来心。诵菩萨之密言。愿愿冥符菩萨愿。何生死而不出。何涅槃而不得。有斯利故。由是集此法要。以便受持。行者若欲持诵。先须屏息诸缘。起殷重心。生难遭想。至圣像前。或对镜坛。正立。作合掌顶礼相。此是准提菩萨最上顶礼印。然后注心观想尊容。五体投地。顶礼十方佛法僧三宝。次礼毗卢遮那牟尼如来。准提佛母。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及一切圣众已。胡跪合掌。至心忏悔。作如是言。我弟子(某甲)自无始以来。身口意。所作之罪。今对三宝诸佛菩萨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藏。乃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菩萨。福智圆满。种种功德。我今随喜。然后结金刚正坐。以右足压左?上。或半加趺。或随意坐。次结大三昧耶印。以二手仰掌展舒。将右手在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拄。安脐????轮下。此印能灭一切狂乱妄念。杂染思惟。既澄定身心。即观六道众生。无始已来。于生死海中。轮回六趣。愿彼皆发菩提心。行菩萨行。速得出离。作是念已。即便入净法界三昧。谓想自身顶上。有一梵书ra??字。此字遍有光明。犹如明珠。或如满月。想此字已。复结金刚拳印。以左手大拇指捻无名指根第一节。余四指握大拇指作拳。此印能除内外障染。成就一切功德。右手持数珠。即口诵净法界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唵?(或单持?字亦得。?或作囕)○o?ra?(此是梵书唵?字)

    此净法界?字。若想若诵。能令三业。悉皆清净。一切罪障。尽得消除。又能成办一切胜事。随所住处。悉得清净。衣服不净。便成净衣。身不澡浴。便当澡浴。若用水作净。不名真净。若兼此法界心?字净之。即名毕竟清净瓶。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真言一字。变染令净。偈云。啰字色鲜白。空点以严之。

    梵书ra啰字上。安空点。即成ra??字矣。

    如彼髻明珠。置之于顶上。真言同法界。无量众罪除。一切触秽处。当加此字门。故莲华部念诵法云。若触秽处。当观顶上有法界生字。放赤色光明。所谓?字也。

    若实外缘不具。无水洗浴。阙新净衣。用此?字净之。若外缘具者。而不洗换。托此以为净。是无敬信懈怠之人。尚不免轻慢之愆。何能灭罪生福。成就所求悉地。若先用水如法澡浴。洗净。着新净衣。更用此真言净之。即内外俱成清净。所祈速获灵验。

    次诵护身真言。当结本经第二根本印。诵心真言七遍。或结无能胜菩萨印。诵无能胜真言七遍。今时多诵他部。所谓文殊一字真言。

    唵。齿??(二合)(??字当作离禁切。弹舌道之。或直音疾陵)。o?cchrī?(此是梵书唵齿??字)觠觢(此亦唵齿??字。原梵书两种不同。亦如此方之隶篆也)

    此齿??字作二合。或作三合。叱哩陵。或作四合。体哩呬淫。义净法师译作叱洛呬??。如是四字。合为一言。方成梵音一字。如不善梵音者。实难得其真妙。此一字咒王。功力甚大。不可思议。如文殊根本一字陀罗尼法云。世尊告诸天众言。应知此陀罗尼。于诸咒中。是大咒王。有大神力。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者。文殊师利菩萨。常来拥护。或于觉时。或于梦中。为现身相。及诸善事。此咒尚能摄得文殊师利菩萨。况余菩萨及世出世贤圣等众。此咒能消一切五逆。四重。十恶罪业。当知是咒于世出世种种咒中。最为殊胜。是诸佛心。能令一切所愿。皆悉满足。未作法时。即能成办。如意等事。若发无上大菩提心。诵之一遍。力能守护自身。若诵两遍。力能守护同伴。若诵三遍。力能守护一宅中人。若诵四遍。力能守护一城中人。若诵五遍。力能守护一国中人。若诵六遍。力能守护一天下人。若诵七遍。力能守护四天下人。若以清旦诵一遍。咒水洗面。能令见者欢喜。乃至云。若有众生为飞头鬼所执。以手自摩其面。诵咒一百八遍。作可畏相貌。便以左手作本生印。(以大母指。屈在掌中。用后四指。压大母指上急把拳)即自努目。阴诵此咒。而着病者。所患即除。若患一切鬼病。以咒咒右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左手作本生印。右手摩病人头。患即除愈。若欲经过师子。虎狼。毒蛇。怨贼。一切险难之处。当须尽其身心。不得近诸女人。及吃五辛。一切酒肉。于诸众生。起大悲想。至心诵咒四十九遍。而诸怨恶。自然退散。假令遇之。无不欢喜。此咒假令一切众生。或于一劫。或无量劫。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专心念诵。此陀罗尼。能令众生现世当来。常获安隐。与诸如来。大菩萨众。常为眷属。是故殷勤。生难遇想。勿生轻慢。起疑惑心。广如经说。此不繁录。

    别译云。若诵百遍。能护一国。若诵千遍。能护四天下。旧令诵此一字咒王已。复诵六字大明真言。一百八遍。然后诵准提陀罗尼。今恐多杂他部。行人反见难持。故此不录。如欲持者。当如后诵之。

    次诵加持数珠真言。用末香涂珠上。以二手掌。捧珠当心。诵真言七遍。加持数珠。真言曰。

    唵吠嚧(引)遮那(引)摩罗娑嚩(二合)(引)贺(引)

    加持珠已。心口作是愿言。我今欲念诵。惟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护念。令速如意。所求圆满。然后以左手无名指。及大拇指。承珠。右手以大指。无名指移珠。当于心前。澄心观想准提佛母。与眷属围绕。了了分明对坐。诵准提真言时。其声不缓不急。每称娑嚩贺字。同时移过一珠。或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常须定限。不得缺减。若务忙者。诵一百八遍已。后随意散持之。或结根本大印。于菩萨臂上。记数念诵。诵毕。顶上散印。若一百八满已。不能多记。可以左手作金刚拳印。右手持珠念诵。根本真言曰。

    曩谟飒多(引)南三藐三没?(引)俱(引)胝南(引)怛你也(二合)

    namosaptanā?sa?myaksa?buddhako?īnā?tadya

    他(引)唵。者礼。主礼。准泥。娑嚩。(二合)(引)贺。(引)

    thao?caleculecu?desvāhā(此是梵书准提真言)

    若所求事。欲速得成就者。当依如上本经作法。断除酒肉荤辛。方得应验。如或随时获益。灭罪生福。在家不能全断酒肉妻妾。可于十斋日持诵。如欲长持无间断者。非十斋日。纵令酒肉妻妾。但当一心诵持。亦能使短命者增寿。疾病者消除。

    经律中。谓在家不能长持斋戒。令于每月中十日。受持八关戒斋。断杀。盗。淫。妄。酒。香华。歌舞。戏乐等。八事为戒。过中不食为斋。由此十日净持斋戒。故令念诵真言。必获速验。今时不知斋戒。但以不食酒肉为斋。谬之久矣。兹许酒肉妻妾持诵者。由近代俗流。酒肉妻妾。是其常业。虽闻佛戒。习性难改若不用此大不思议神咒救拔。何日得出生死。故佛顶颂云。不持斋者。名持斋。不持戒者。名持戒。若闻念佛顶陀罗尼。便得具于声戒。其有斋戒清净依法持诵者。岂不速出生死乎。

    或有无福无相者。求官不遂。贫苦所逼。常诵此咒。能令现世。得转轮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称遂。若求智慧男女等。无不称意。此真言。似摩尼珠。一切随心所欲。皆得。乃至欲请梵王。帝释。四天王。阎罗天子等。但诵此咒。随请必至。所有驱使。随自心愿。此咒于南瞻部洲。有大势力。移须弥山。竭大海水。咒干枯木。能生华果。何况更能依法持诵。不转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听闻正法。及往十方世界。承事诸佛。获菩提记。若欲成就坛法。如前依经作法。或但用镜坛。可取一新镜未曾用者。于佛像前。从月十五日夜。面向东方。置镜座前。随力庄严供养。具诸香华。阏伽净水。然后结根本大印。当于心前。诵根本真言。咒镜一百八遍以囊盛镜。常将随身。每欲念诵。但以镜坛置于面前。结印诵咒。若不能逐日对镜念诵。但于十斋日对镜念诵。余日不对镜念亦得。若无镜者。但观想一镜在前。持诵亦成。或不能观想者。但只专注念诵。亦得成就。此准提咒。七十七俱胝如来同说。龙树菩萨以偈赞曰。

    准提功德聚  寂静心常诵  一切诸大难

    无能侵是人  天上及人间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珠  定获无等等

    今时多于准提真言下。兼诵佛顶大轮一字明王真言。所谓部林字bhrū?。

    此是梵书部林字。亦作触 弹舌道之。二字合为一字。亦作步林。或作??[口*(隆-一)]。又作部陇。又作勃龙。不空三藏译作勃噜唵三字合为一字。其注云。噜字弹舌共为一音。又引声从胸喉中出。其声如系大鼓。古译云步林。讹不正也。如此则音难得其正。惟善梵音者能之。

    根本仪轨经云。此佛顶大轮一字明王。得成就者。乃至于诸如来。法欲灭时。能为佛事。复能拥护诸佛如来一切法藏。此一字明王。于佛灭后。末法之时。行于世间。为无能胜诸真言。亦诸佛菩萨悉所受持。乃是过去佛菩萨之所传说。若复所在有彼行人。专心持诵此大明者。于彼所在五由旬内。地界之中。所有一切诸恶宿曜。不能侵近。诸恶鬼神。皆自驰散。乃至一切诸恶。不能为害。至于天人。圣人。亦不敢近。若持诵者。一切业障。皆得清净。若作拥护。能隐身入一切部多中。无所障碍。于世间出世间不能为害。能摧世间一切恶咒。此真言。是一切诸佛之顶。是文殊菩萨之心。能施一切众生无畏。能与一切众生快乐。凡有修持。随意得果。同如意珠。能满一切之愿。若持诵余一切咒不成就者。用此真言。共余咒一处。同诵持之。决定成就。若不成就及灵验。其咒神等。即当头破七分。是知此真言。能助一切咒。疾得成就。若欲单持此真言求一切法成就者。当依彼经作法念诵。若持诵者。不能如前诵净法界真言。护身真言。乃至大轮一字真言者。便可专持此准提陀罗尼。若年老衰迈气力短少。不能诵全真言。可初诵三遍已。后但从唵字起。诵下九字亦得。又或不能结准提大印。即当作金刚拳念诵。凡诵咒讫。却用金刚拳印。诵吽字真言。而印五处。先印额上。次印右肩。次印左肩。次印心上。后印喉上。印竟。于顶上散之。能除一切魔障。成就一切胜事。又随所住处。欲辟除鬼神。可结金刚界。但诵准提真言。咒香水二十一遍。八方上下之。洒即成辟除结界。

    持明藏仪轨云。或作法时。在坛内睡卧。或得恶梦。即诵佛眼真言八百遍。当诵时。右手持珠。左手执金刚杵。真言曰。

    唵(引)度曩嚩日啰(二合)郝

    每日依法持诵时。须限定其时分。若一时持。即当早晨。若二时持。则兼黄昏。若三时持。则加正午。如务忙者。不能依时。但有暇时即便持之。若上根者持。得三密相应。一身密(端坐结印)二语密。(口诵真言)三意密。

    一念专注。或想真言梵字。或缘持诵之声。或想准提圣容。或想菩萨手中所执杵瓶华果等物。

    神变经疏云。若用三密为门。不须经历劫数。具修诸行。只于此生满足诸波罗蜜。故五秘密仪轨云。三密金刚以为增上缘。能证毗卢遮那清净三身果位。释陀罗尼文字云。若有诸佛不修三密门。不依普贤行愿。得成佛者。无有是处。若成佛已。于三密门。普贤行愿。有休息者。无有是处。若正持诵时。未满一百八遍。不得共人语话。如必欲语话时。于自舌上。想一梵书ra??字。纵语话。不成间断。语话竟。即当续前持之。问曰。为当只持一道真言。功德成就。为复广持多道真言。功德成就。答曰。此有二门。一者随根所乐门。谓人根机有于多种。好乐不同。或有乐持三道五道十道。乃至百道等。于中随根所乐。皆得持诵。二者疾得成就门。谓欲求一切功德。疾得成就。宜专持诵一道真言。成时。一切真言功德。皆悉成就。故文殊仪轨经云。若欲一切功德成就。不得于别真言。而起思想。是也。如上虽有数道真言。而皆是持诵准提真言之次第。助成胜妙故也。又每日对镜。初欲持诵时。当如本经想自心如一月轮。圆明皎洁。有九圣字梵书。每一一字。想有种种光明。布于心月圆明中。或不能想此九字。可于心月轮中。想一梵书唵字。或想九梵字。安布自身分中。言梵书九字。有种种光明者。如金刚智所译本。颂云。唵想安头上。其色白如月。放于无量光。除灭一切障。即同佛菩萨。摩是人顶上。折字安两目。其色如日月。为照诸愚暗。能发深慧明。??字安颈上。色如绀琉璃。能显诸色相。渐具如来智。主字想安心。其色如皎素。犹心清净故。速达菩提路。??字安两肩。色黄如金色。犹观是色相。能披精进甲。准字想脐中。其色妙黄白。速登妙道场。不退菩提故。提字安两?。其色如浅黄。速证菩提道。得坐金刚座。莎嚩字安两胫。其状作赤色。常能想是字。速得转法轮。诃字置两足。其色犹满月。行者作是想。速得达圆寂。按显密圆通取诸部陀罗尼字义。安布观想。今恐初学。反见尤难。故依本宗为持诵法要。或欲观想他字义者。当如本经末。别出一法中所明。如有复不能想此梵书者。但只专心持诵。亦具一切三昧。故大悲心经云。陀罗尼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若人紧切持诵时。或遇种种魔障。或忽然怕怖。或口舌难诵。或身心不安。或多嗔多睡。或见诸异相。或于咒生疑心不欲持诵等。当作对治之法。应依本经结第二根本印。诵心真言。或作无能胜真言印契。或观梵书ra啰字。或观a阿字。随作一法。随观一字。彼等境界自然消灭。若分别心多者。当观?a洒字。即成无分别。若著有为心多者。应观ha?含字。即得因缘法本空故。又持明藏经云。行人欲作法时。先须澄心。离诸谊闹。于自身分。想微妙字相。一一现前。若得现前。一切罪垢。皆得消灭。微妙字者。先于口门想其ma???字。于右肩上想a?暗字。于左肩上想a?恶字。于头上复想a?暗字。于右臂上想ā阿(引)字。左臂上想va嚩字。于脐轮中想hū?吽字。复于遍身想ā阿(引)字。行人每想如是字。于身分现时即复诵真言曰。

    吽(引)左??祖??尊祢(引)吽(引)

    此真言。若诵至一洛叉。能除一切罪。

    又真言曰。

    唵(引)左??祖??尊祢(引)癹吒(半音)

    此真言。若诵至一洛叉。得大智慧。

    又真言曰。

    曩莫(引)左??祖??尊祢(引)曩莫

    此真言常持。能除一切尘垢。其??字是妙吉祥菩萨根本。昧字是慈氏菩萨根本。室哩字为如来根本。暗字为普贤菩萨根本。恶字为虚空藏菩萨根本。阿字为一切如来根本。阿字又为观自在菩萨根本。又为金刚手菩萨根本。吽字为焰鬘得迦忿怒明王根本。今略出其印相。先正足立。后却作右旋转。以二手各作拳。舒中指。作动摇相。此名惹嚩曩印。若行人于大难中。或被禁缚时用。彼一切事。无能为害。

    又以右手作拳。直竖中指。此名幢印。若斗战时。或有大怖时用。

    又先作跏趺坐。以左手作拳。直竖拇指。以右手执左手拇指。安于脐轮。此名法印。求解脱用。一切天人。皆悉称赞。

    又以二手展舒。手指各相离。于头上旋转。如轮相。此印名八辐轮。威力。能断除一切大恶。

    又先正立。作右舞势。右转。以右手作施愿。左手作三幡相。安额上。复作右舞势。复作左舞势。此名方位印。能伏师子。龙虎。及部多。必舍左鬼等。乃至贼盗等。

    又以二手各安臂上。各竖头指。此名钵哩伽印。能除一切疟病。

    又以二手作拳相合。以拇指相交此名捣杵印。当用息除大恶宿曜。

    又以右手拇指与小指。安于头指头。此名钵致娑印。能降伏阿苏罗。

    又以二手合掌。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